核心提示: 提起韩国人的文化“自信”,那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 泡菜、汉字,甚至中国因为祭奠屈原的端午节,也被韩国说是他们的节日,拿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韩国人的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,就是抢注他...
提起韩国人的文化“自信”,那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
泡菜、汉字,甚至中国因为祭奠屈原的端午节,也被韩国说是他们的节日,拿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韩国人的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,就是抢注他国的文化遗产。
还有中国建筑特有的榫卯结构、油纸伞、苏绣、丹青、浑天仪等30多种文化遗产,被韩国申遗成功。
这种“拿来主义”式的文化自信,不是一般民族能做到的。
然而让韩国人乐此不疲的申遗路上也有意外,2021年,因为韩国申遗的一处遗址上出现了中国文物,所以他们这次的申遗没有成功。
按照韩国人一贯的调性,这事只能怪中国了,所以韩国人由此大喊:是中国抢了我们的文化。
到底是怎么样的中国文物,让韩国人在申遗路上跌了个跤?
一 、韩国遗址里的中国文物
韩国人想要申遗的这处遗址,据韩国考古专家考证,这里是扶余罗城的北城门遗址。
扶余罗城,是朝鲜半岛百济国建立的一所城池,他们建城的目的,就是为了拱卫百济国的都城。
韩国有史可考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商周时代。
周武王灭商之后,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帝辛(即殷纣王)的叔叔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,这个政权后来被叫作“箕子王朝”或者“箕子朝鲜”。
“箕子朝鲜”存在了850多年,在西汉时期,被卫满建立的政权所灭。
卫满自己建立的政权也只持续了三代,就被汉朝所灭,汉朝在这里设立“汉四郡”,与朝鲜半岛南部的“辰国”对立。
“辰国”后来分化为三个部落联盟,百济国就是其中“马韩部落”联盟下的一个部落。
等百济建国之后,朝鲜半岛南部也变成了百济、新罗和高句(音“勾”)丽三国并立,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成为朝鲜的“三国时代”。
“扶余罗城”就是那个时代修建的。
“罗城”就是城外的大城,是古代为了护卫城郭而修建的一种带有防御性质的环城。
“扶余罗城”就是为了保护百济国都城泗沘而修建的外城墙,全长85公里,依据复苏山山形走势,以泥土堆砌而成。
作为都城的防御外城,罗城在修建时,就在城墙上铺设了可以让马奔跑的道路,除此之外,还有密集的岗哨,和最高处的烽火台。
因为流经南侧和西侧的锦江,罗城还开凿了护城河,护城河和罗城一起,成为守卫都城的双重屏障。
据考证,罗城的修建年代,是公元538年,这正是中国南北朝时期。
1993年韩国对这里进行考古时,就曾发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的铭瓦。
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,再加上百济早已灭国,所以这里剩下的断壁残垣,只能在青山城以东找到20米不到的痕迹,另外笔书峰旁边也有一些遗迹。
罗城之内,也能依稀找到当年的哨所、王宫和寺院的痕迹。
韩国是一个酷爱申遗的国家,2015年,包括扶余罗城在内的8处历史遗迹,被韩国打包申遗并成功入选。
成功申遗入选之后,作为一处见证韩国历史文化的地方,扶余罗城被开发成旅游景点,同时,关于这些历史遗迹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过。
2021年,韩国考古人员又在这里惊喜地发现了“扶余罗城”北城门的遗址。
“扶余罗城”北城门遗址的发现,让韩国人再一次找到了申遗的由头,因为他们在这里,发现了许多金属活字,这些金属活字还都是汉字。
韩国国内本来就有许多学者认为汉字是韩国创造的,为此他们想方设法找寻线索,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谬论。
一些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受他们影响,也大肆宣扬“汉字”是韩国的,现在有了“扶余罗城”的金属活字之后,他们更是理直气壮地要把“汉字”申请为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。
二、 韩国人用汉字不奇怪
虽然韩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“汉字”是韩国人创造的,想要把“汉字”申请成自己国家的遗产,但是事实就在眼前,历史是不容篡改的。
这样的“申遗”自然不会成功,但是韩国人却根据这些汉字的金属活字宣布:是中国人抢了我们的文化!
真正了解历史,正视历史的人都知道,韩国人所谓的悠久历史,就是从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开始的。
喜欢看韩剧的人都知道,韩国拍摄的古装剧中,官员的服饰和中国的明朝官员特别相似。
除了服饰之外,韩国宫廷剧中没有“皇帝”、“太子”这些称呼,只有“王”和“世子”。
这是因为他们拍摄的历史剧,或者说韩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历史,就是他们的“李朝”。
“李朝”就是历史上的朝鲜王朝,它建立于1392年,因为第一代君主是李成桂才由此得名。
李成桂从朝鲜高丽王手中夺取政权后,有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加封,才将国号改为“朝鲜”。
所以“朝鲜王朝”之所以得名,也是因为得到了明王朝的承认,“藩属国”的地位由此可见。
但是“李朝”并不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的藩属国。
除了韩国不肯承认的“箕子朝鲜”之外,被韩国人承认的“卫满朝鲜”,其创立人卫满其实就是汉朝燕王卢绾的部将。
卢绾叛汉之后,卫满逃到朝鲜,顺手灭了“箕子朝鲜”自立为王,汉政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,灭了卫满之后,在朝鲜设立了“汉四郡”。
所以在汉代,朝鲜半岛实际上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。
后来汉朝政权衰弱,朝鲜半岛也趁机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,直到隋唐一统之后,才腾出精力。
唐高宗时期,唐朝联合朝鲜三国中的新罗,灭了百济和高丽之后,新罗再次向中原王朝称臣,成为唐王朝的藩属国。
之后虽然中原地区朝代更替,但是朝鲜半岛的政权也几经更替,但是每一个政权,始终臣服于中原王朝之下。
作为藩属国,这些政权官方使用的文字,可都是汉字,到了明朝,朝鲜的国号更是由中原的皇帝来定的。
明朝不仅确定了“朝鲜”这个国号,也将朝鲜纳入了明朝的宗藩制度之中。
朝鲜的国王,相当于明朝的藩王,朝鲜朝廷的“两班”、科举考试,都是沿用了明朝的制度。
除了制度之外,作为藩属国,明清两朝还对朝鲜王国有保护义务,每当朝鲜被日本侵略时,他们也会向明清两朝政府求援。
仅仅从“藩属国”这个身份来说,韩国的遗址中出现了汉字金属活字,不但不能证明是中国“抢”了韩国的文化,反而说明了韩国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。
三 、中韩不同的文化自信
长期作为中国的“藩属国”,韩国历史不能给韩国人文化自信,所以他们就在另一个方面找回这种自信。
这种方式,就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许多从中国传过去的文化据为己有,比如前文说过的“端午节”。
“端午节”是我国后世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而产生的祭祀活动,这项祭祀活动,在中国已经传承了上千年。
但是这个祭祀活动在传到朝鲜半岛之后,就被如今的韩国人当作自己的节日并去申请“非遗”。
看着碰瓷中国的节日申请非遗不能通过,韩国就换了个名字,以“端午祭”这个名字才通过了非遗申请。
韩国还想把中国建筑特有的榫卯结构申请成他们的非遗,结果一查,中国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申请过这项非遗了。
于是韩国又改了一个名字,以“大木匠”的名字将这项非遗申请了下来。
还有从中国传到韩国的泡菜,也被韩国拿来申请非遗,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“韩国泡菜”给他们通过了。
申遗通过了之后,韩国人的底气更足了,他们还堂而皇之地要求百度百科在关于泡菜的词条上,删除“泡菜起源于中国”的内容。
“汉字”这项非遗,韩国也不想放过,要不是联合国警告他们,再将他国文化申遗,就取消韩国的申遗资格,恐怕韩国还在想着换个什么名字继续“碰瓷”呢。
原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,如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国共同使用的,使用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申请非遗。
所以韩国在这些文化交叉的地方,大可以联合中国,一起去申请该项非遗。
但是自大的韩国人却撇开中国,硬要把源于中国的非遗项目说成是自己的,这种行为,才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。
其实韩国这种疯狂“碰瓷”中国非遗项目的行为,不但不能给他们文化自信,反而体现了他们在文化上的自卑。
正是因为自卑,才让他们不能正视自己国家的历史,才会想将中国的华夏文明据为己有。
所以在韩国人的认知里,“春节”是他们的,“汉字”也是他们的,所有那些他们现在使用的、从中国传过去的东西,都是韩国的。
如果不是,那为什么他们会一直使用呢?
这就是韩国人的逻辑。
结语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韩国疯狂“碰瓷”中国文化的时候,中国却将高句丽王朝的王城,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。高句丽王朝的王城虽然一直在中国境内,但是历史上高句丽的统治范围却包括了朝鲜半岛的一半。
韩国之前也想申请这项非遗,只是因为高句丽王朝的王城遗址,就在我国吉林省通化市境内,所以他们的申请没有成功,中国的申请却被通过了。这足以证明,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藩属国,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。
对于文化遗产,中国也非常重视,光2009一年时间,中国就申请通过了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中国的文化自信,除了底蕴深远的华夏文明之外,和中国人的学习、包容能力也有很大关系。
例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,通过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融合、同化了之后,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,成了和印度佛教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宗教文化。
其实韩国的泡菜,在经过了韩国人民多年来的改良之后,也成为了和中国泡菜截然不同的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但是韩国人却没有中国人包容、谦虚的精神,非要把泡菜的源头也占过去,反而适得其反。
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,通过剽窃他国的文化遗产是实现不了的,与其“抢”人家的,不如正视自己的历史,这样才能获得国际尊重。中变传奇信息网